“爷爷奶奶教的剪纸太有意思啦!我要把这幅‘民族团结’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!”在贵州老年大学暑期关爱课堂上,10岁的小朋友举着刚完成的非遗作品,兴奋地向同伴展示。
7月至8月,贵州省各级老年大学充分发挥“银发力量”,组织教师和老年学员参与青少年公益培训班,通过“四个讲堂”有效丰富了青少年的假期生活,解决了部分家庭“看护难”问题,更搭建了一个“老有所为、少有所学”的代际互动与知识传承平台,形成“学校放假、银龄开学”的生动局面。
红色讲堂:银发丹心铸魂,革命薪火代代传
各级老年大学充分利用老年学员作为历史亲历者、见证者的宝贵资源,将“红色讲堂”作为暑期公益培训的核心内容,着力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“第一粒扣子”。
贵州老年大学联合省关工委、贵阳市关工委开展“少年儿童心向党 真情相伴护成长”暑期关爱课堂。
7月21日,贵州老年大学联合省关工委、贵阳市关工委开启为期一个月的“少年儿童心向党 真情相伴护成长”暑期关爱课堂,为200余名贵阳青少年开设声乐、书法、彩铅画等课程。课堂上,教师与“五老”志愿者巧妙融入红色教育:书法课上讲解革命先辈手书背后的故事,声乐课上教唱《映山红》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等经典红歌,并邀请“红色宣讲员”讲述长征历程与遵义会议精神。
遵义市老年大学组织老少同台排演红色短剧、合唱革命歌曲;普安县老年大学组织银发志愿者为青少年讲解“八角楼的灯光”和井冈山精神;黎平县老年大学依托黎平会议纪念馆等红色阵地,开展“听爷爷讲红色故事”活动,结合少寨红军桥、红军标语等本地红色资源,让青少年在鲜活历史中感悟初心。
“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,我要好好学习,将来报效祖国!”参与活动的青少年纷纷感慨。家长们也表示,这样的红色教育让孩子树立了正确的“三观”,意义深远。
非遗讲堂:银龄传承匠心,文化根脉润童心
贵州省民族文化多彩瑰丽,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。各级老年大学组织具有非遗技艺的教师和学员担任传授者,开设“非遗讲堂”,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,增强文化自信。
贵州老年大学在暑期课堂中推出苗族剪纸、侗族大歌等非遗小课堂,学员创作的优秀剪纸作品被制成公益海报,张贴于全市10余个社区。凯里市老年大学的暑期非遗课堂同样热闹:老人们手把手教孩子点蜡、浸染,讲解“蝴蝶妈妈”纹样的寓意;剪纸课上红纸翻飞,一幅幅窗花在稚嫩手中绽放,教室中赞叹不断。
凯里市老年大学暑期非遗课堂上,老人们教孩子剪纸。
在黔东南州、黔南州等地,擅长苗绣、蜡染、芦笙演奏的老年大学学员,也主动走进课堂与社区活动中心。他们从基础技艺教起,示范刺绣针法、指导蜡画绘制、教授芦笙节奏,沉浸式体验让青少年对本土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。
非遗讲堂不仅是技能教学,更是文化启蒙。非遗教师的悉心教导,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,有效缓解了非遗传承“后继乏人”的困境,为守护文化根脉、延续地方文脉注入了“银发力量”。
兴趣讲堂:银辉培慧增趣,快乐暑假伴成长
各级老年大学充分发挥师资与学员的专业特长,开设书法、绘画、声乐、舞蹈、围棋、朗诵等多样化兴趣课程,满足青少年个性化学习需求,助力其全面发展。
贵州老年大学联合相关单位在云岩区八鸽岩街道开展“墨润童心”暑期国画公益课堂活动,孩子们在墨香中初探国画魅力;锦屏县老年大学举办“墨香少年·笔润明心”公益书法班,为44名青少年“充电赋能”;普安县老年大学则推出“假期课堂”,涵盖作业辅导、手工、声乐等多类活动……
黎平县暑期少年公益书画培训
课堂上,银发教师们尽显耐心:书法课上一笔一划纠正握笔姿势,舞蹈课上反复示范动作细节,普通话与朗诵课上从发声、语调、节奏入手,通过趣味互动让孩子用声音传递情感。亦师亦友的氛围,让学习变得轻松愉悦。
兴趣讲堂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才艺技能,更提升了专注力、审美力和动手能力,减少了对电子产品的依赖。家长欣慰地表示:“孩子参加后变得更开朗、自信,这样的假期充实又有意义!”
实践讲堂:银龄引领风尚,文明实践育新人
各级老年大学将公益培训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,组织“银发+青少”志愿服务队共同参与社区美化、垃圾分类、敬老慰问、文明劝导等公益活动,在社会实践中培育青少年的责任感与爱心。
黔西南州组织老幼共同参与社区服务;都匀市开展防溺水宣传、安全救助培训及家庭教育主题活动,通过案例讲解与模拟演练提升青少年自救能力。学生家长杨芳表示:“活动既让孩子学到知识,也让我们家长掌握更多防护技能,非常实用!”贵阳市在暑期公益课中引入人工智能启蒙课程(IA课),指导乡村学校搭建简易科技实验角。
当“老带小”的身影活跃——银发志愿者携青少年走进基层、老科技工作者带孩子们助力乡村振兴,这不仅诠释了“老有所为”的价值,也彰显了新时代老年教育的深远意义。
贵州省各级老年大学以“银发力量”为纽带,构建起“红色铸魂、非遗润心、兴趣赋能、实践育人”的暑期教育体系,让青少年在传承中成长,在体验中创新。下一步,贵州老年大学将扎实做好志愿服务队伍组建、活动开展等相关工作,注重吸纳各专业领域的银龄人才,采取“1+9+N”模式,组建“银龄黔行”志愿服务队伍,开展“银龄向党”“银龄赋能”“银龄助农”“银龄共治”“银龄护苗”志愿服务。
贵州老年大学 张萌
编辑 蔡义桂
二审 凌洁
三审 杨艳
同创优配-互联网配资平台-香港股票配资平台-成都正规配资公司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